新闻动态

理塘会师,张国焘拉拢6军团欲另起炉灶,王震怒怼:你是当代钟会

发布日期:2025-04-13 08:46    点击次数:91

在新中国成立的路上有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为解放群众,建立新中国贡献自己一份力。可有些人却在路上逃跑、叛变,张国焘就是其中的例子。早在红军抵达理塘,他欲拉拢红六团准备离开队伍。被王震发觉后,当场怒斥张国焘,颇具三国时候钟会的谋逆之心。

一、长征路上

蒋介石发起的四次围剿失败后,恼羞成怒,下令进行第五次围剿。组织内部因决策上的失误,伟人提出的建议未被采纳,致使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为保存现有实力,组织决定转移有生力量,被迫进行长征。

眼看组织内部“左”的思想越来越重,为了解决内部问题,解决组织未来的前途与发展方向等相关问题。会上当时候的指挥博古做工作报告时候,将存在的问题归结于敌人的整体装备、人员过于庞大,并没有反思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

博古的报告遭到了大部分参会代表的反对。会上周总理等人对存在的军事上、战略指挥等多方面问题做出报告。伟人对第五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博古等人作战策略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在会议最后大家全力纠正了现存的错误,让局势变的明朗起来。

会议举行了整整三天,虽然时间较长但最后的还是给出了大家较为满意的答案。根据会议探讨,组织决定将转移的部队分成三批、不同时段进行战略转移, 其中二、六军团较晚出发,他们准备在长江以南进行活动。

蒋介石下令对不同方向活动的红军都要进行围剿,由于蒋派大量部队在湘、鄂一带,不仅如此,蒋把湘、鄂一带的反围剿失败归结到重用了地方不正规队伍,于是加派正规、嫡系部队到这里。这更是加重了红二、六军团的行军难度。

本来我军进行了分散保存实力,当时敌我之间战士差距多达十倍。与其他部队距离远,红二、六团得不到援助,补给也成了问题,处境极为危险。在保证自己人员最小伤亡时与敌人斡旋,将情况上报给组织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作战计划调整。

此时的张国焘作为政委,他的反叛之心就已经出现。对于红二、红六团的情况遮遮掩掩,对他自己手下获得的成功就进行汇报,并且在电报中指明要求让张国焘进行指挥。这让组织感到奇怪,后来红二、六团与军委进行了联系,情况紧急,也未对此事进行更深的追究。

张国焘给红二、六团回电,为他们提出作战方式,但这个作战方式并不适合他们。如果采取这种方法,可能会让他们随时丧命。红二、六团商量后,准备自谋生路。他们根据之前军委的指示,准备向敌人薄弱地区转移,并建立新的活动范围。

后来组织知道了这件事,对红二、六军团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作战计划制定,没有受到张国焘的干扰,是红军在作战指挥方面的一大进步,得到了组织上的表扬。

二、理塘会师

最后红二、六团成功摆脱蒋的围剿,由于之前制定的作战区周围被蒋重兵把守,于是他们选择改变原定的作战方针,准备北上,争取早日与大部队回合。

他们找到了一个适合红军活动的区域,交通不发达,举例南京、武汉相对较远,周围敌对势力较少。他们在这里养精蓄锐、发展群众,同时选择恰当的时机,集中精力击溃周围的敌人。组织上对他们的计划也很是赞同。

此时,张国焘与朱老总都同意北上,但两人关于北上去哪的意见并不统一,而张国焘此时希望红六团能够加入他们的队伍,这样壮大了他反叛势力,他并不是真的为组织、为红军、为百姓着想。性格谦逊、忠厚的朱老总当然不能同意张国焘的建议,两人的交谈不欢而散。

张国焘怕自己的想法不能如愿实行,当红六团大部队抵达理塘,与在此地的其他兵团会面,准备一起北上时,张国焘以视察的名义驻扎到理塘。并找到了当时红六团的几位干部,想骗取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带着士兵来到他的队伍,满足他谋逆的心愿。

张国焘到理塘后的一系列做法让王震等干部非常不解,因为一本书让王震彻底爆发。一天张国焘派下属发放干部学习的材料,书中写道要反对伟人、周总理等字样。王震非常气愤,回想起张国焘之前对红六团的种种指挥,他迅速想到张国焘的谋反之心。

王震派手下收回材料,集中销毁,将情况上报组织。组织希望王震能够拉张国焘一把,无论如何都希望张国焘能够和大家一起北上抗日。只可惜此时的张国焘已经走火入魔,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诫。王震气的直跳脚,当场就说:“你就是三国时期的钟会,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三、识破奸计

理塘会师后,张国焘心里的小九九逐渐被发现后,他也不再躲躲藏藏,开始大张旗鼓的向组织要权,还经常节外生枝。一会要求召开会议,解决他要解决的问题,一会又是与组织唱反调,坚持南下,准备另立组织。

这些问题都来源于张国焘自认为手下兵多,助长了他的野心。他还不断的拉拢其他部队,组织上对他的行为了如指掌。伟人珍惜人才、爱护自己的同志,为了挽回他,与他促膝长谈,给他军委副主席、政委等职位来满足他的虚荣,可惜这些办法换来他再次作乱。

即使在组织如此的挽留,张国焘还是一意孤行的选择南下,并且私发电报怂恿部队陪他南下。张国焘一系类分裂组织、军队的罪责是永远不能逃脱的。后来有人企图把张国焘反叛的原因,归责到伟人对他设套,才让他变成这样。这看起来是多么的荒谬。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后世留下的材料、信件等都能证明张国焘的想要造反的想法,并且将想法付诸于实践。张国焘南下后,也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最后也是草草离世。

总结:

三国时期钟会谋反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失去性命,还害了家人。张国焘为了自己的野心,一意孤行南下,害了自己也害了部下。张国焘这种忘恩负义、得鱼忘筌的行为也让他获得了应有的下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